2012年,施耐德电气西安研发中心落成并启动,作为西安具有代表性、有成长潜力的硬科技企业,人们期许这个公司能在深耕本土的同时,能给西安带来新的科技活力。
不负众望,从研发到生产,施耐德电气十年建成西安“硬科技”发展主力军。这十年,施耐德电气西安研发中心以创新研发驱动企业与产业发展,与这座“硬科技”城市共同成长。
当我们正感慨于一家公司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时,在十年这个节点,施耐德电气又带来了新的突破——牵手中国科***城市环境研究所,共建绿色低碳设计创新中心。
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不断突破“创新+绿色”的上限,而这背后,是施耐德电气无数次开创性的研发和重构。
十年,不仅仅是时间的积累,更是一个企业不断突破自我直至全新蜕变的历程:
2012年是全新起点,施耐德电气扎根西安,成立研发中心。
2016年重新定位和布局,西安研发投入加速,一段时间内迎来快速增长的爆发,这也是施耐德电气从纯粹的国内的研发中心走向国际化的另外一个起点。
2019年,“施耐德电气全球低压成套设备设计中心”以及“施耐德电气全球绿色节能设计中心”正式落地西安,来自两大设计中心的多项创新成果无论是在本土还是全球,都获得了高度的认可。
2020年,独立法人实体“施耐德(西安)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再次展示了深耕本土面向世界的决心,也诠释了转型的新格局。
当我们重新复盘施耐德电气在西安发展的十年,就会发现这不仅是一个企业创新战略升级的落地体现,更是走出了特殊的“西安模式”。
西安研发中心是施耐德电气***以研发为主营业务的独立实体,近年来研发投入持续增长,而研发体系支撑价值驱动的业务创新,就是“西安模式”强有力的表现。业务不断升级、扩大规模,研发投入、创新成果能得到快速的转化,与业务拓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绿色创新也是“西安模式”的特色。全球绿色节能设计中心从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开始,就充分考虑了如何实现节能低碳、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以及实现对环境与人类健康友好,并从源头推动采购、制造和交付等流程的全程绿色。可以说,它强化了施耐德电气以绿色设计为核心的可持续能力,同时又面向全球输出了绿色智慧。
深耕西安的十年,通过强化本土,赋能全球,施耐德电气跑出了国际企业与本地发展的高质量合作模式,逐渐将与数字化产品植根中国,本土原创产品也越来越多,同时,也依托在西安的原创实力,惠及全球。
升级:创新正成为发展核心
对于施耐德电气来说,企业的成功除了深耕本土化,更有高度重视创新的加持。
针对外部市场源源不断且频繁的更新迭代需求,创新需更加灵活、敏捷。施耐德电气建立敏捷研发机制,使研发中心能够与业务、客户等团队保持密切交流,迅速**地捕捉客户痛点。
在数字时代,一家企业很难独自完成所有创新,各方需要围绕数字价值链形成共创,施耐德电气秉承开放创新,集结多元化合作伙伴的优势,***大化满足客户需求。
“对内敏捷+对外联合创新”,正是施耐德电气能不断取得创新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全球每年将5%的营业收入用于研发,创新取得不错成果的前提,也是施耐德电气在基础研究上长期投入的结果;关注人才的发展。
施耐德电气构建包容试错的创新文化,以培养创新人才。中国研发团队已经超过1800人,获得***1800多件。过去三年,研发人才增加了30%。为了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意识,施耐德电气搭建特有的“爱迪生”荣誉体系,目前中国的爱迪生***已达到125名。
当然,除却“人的因素”,外界环境不断变化,也同样考验着企业创新的韧性。
二十年前,对应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的蓝海,施耐德电气把全球创新的行业技术引入中国,实现产品和技术本地化,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以此达到支持本土生产制造能力,支持供应链的建成与完善,支持业务拓展与覆盖,服务于业务模式创新的目的。
而在今天,中国和国际市场的技术差距基本消失,施耐德电气将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多中心模式实现中国研发自主化,全面推动业务升级,以整体解决方案覆盖全生命周期需求。
只有从容面对不确定性,快速地、实时地、**地做出反应,及时调整创新策略,才能让企业进一步的突破成为可能。
在创新的同时,“科技成果转化”也是施耐德电气在西安发展的关键词。
近几年,施耐德电气与高校广泛展开了合作,“比如,我们跟西安交大在科研研发、学生职业发展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合作。因为西安交大有很多的教研室和科系与我们的专业相关,因此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合作课题,共同推进学科领域研发创新,同时也给高校的博士生、硕士生提供了相关课题,与他们共同开展深度合作。”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低压事业部研发副总裁、中国研究院院长高深表示。
细数种种成果,其实都是岁月一点一滴的积累。施耐德电气始终在不断攀登高峰。
突破:“双碳”目标下的数字化和绿色创新
在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的同时,我们也需停下思考进步带来的消耗。
能源工业是能耗大户,也是减碳重地,中国提出了“双碳”,即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其中“碳中和”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大趋势,也就是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简单地说,也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
对于企业来说,减碳不仅是生存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施耐德电气认为,数字化和清洁电气化结合是节能减碳的***佳解决方案。
“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使用新能源,还是传统能源,都要深入系统全面地考虑,不断发现减排机会。” 高深指出,施耐德电气一直以来都将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施耐德电气聚焦‘数字化’和‘绿色’两大关键方向,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他解释称,在数字化层面,硬件将愈加互联互通,而软件将实现与具体场景的结合。此外,数字化还能推动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应用,提高生产安全性,降低成本,从而帮助各行各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节能。
双碳时代,以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创新,助力企业提升效率与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西安研发中心发展十余年,实现了从单一研发,到全生命周期研发管理的升级,涵盖了设计、实验、质量、采购、工业化等全链路环节。
在“绿色”层面,施耐德电气也强调全生命周期减碳的创新理念,从设计环节便考虑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自2019年,全球绿色节能设计中心落户西安后,大大提升了施耐德电气始于绿色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对碳排的计算更加精算,减碳的行动更加有针对性,在企业十周年这个重要节点,施耐德电气与中国科***城市环境研究所签约合作,双方宣布将共建绿色低碳设计创新中心,并在“绿色标准、生态设计”等领域开展“产-研”合作,为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绿色设计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供助力,进而助力碳中和目标加速落地。